關注社會,關注民生,歡迎收聽童謠主持的《896關注》。這一次《896關注》重點關注的是:化肥漲價到底“肥”了誰?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老百姓普遍對化肥等農資的價格上漲反映比較強烈,每袋尿素的價格最高已賣到110元,而根據縣統計局今年1到3月份的統計報告顯示,化肥價格已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5%;蕛r格為何在宏觀調控中節節攀升?化肥漲價到底“肥”了誰?
眼下春耕已經開始,按理說已經到了化肥購買和使用的旺季,但縣城東郊的農資公司宏達經營部負責人馬達和其他一些化肥經營者一樣,怎么也高興不起來,面對霧里看花的化肥價格,化肥成了“燙手的山芋”,想進貨又不敢進,農民想買又不敢買:(出現場采訪錄音)
“記者:象你們這個化肥價格今年跟去年比,大概上漲了多少?店主:大概上漲了15%左右。地產化肥基本上還是持平的,跟去年基本上還是一致的,現在是一致的,以后弄不好可能還要往上漲。就拿尿素來說吧,四月上旬總在1750左右,到了現在五月中旬已經漲到1920左右了,漲的幅度是蠻大的,相當于170塊錢的樣子,一噸就相差170塊錢,10%的樣子。去年現在大概總在1500幾,最便宜的時候,后來秋播的時候上去了,漲到1900多。記者:好象去年有個限價的,限價最高零售價不超過1700,后來怎么沒多長時間就翻上去了的?店主:大概不曾有半個月吧,就翻上去了,到了中期朝后,就是進一批、漲一批,沒有辦法,這個沒有法子!
馬達告訴記者,他現在的利潤空間也只有3%左右,現在已經到了用肥高峰期,化肥的價格真有點看不懂:(出現場采訪錄音)
“這個價格也不是我們這個小零售商說了算的,還是中間、上頭的,上頭源頭,象這種價格要從源頭才能夠說起,我們這些人說了不算數的,他漲唄我們只好跟著他的價格在跑,沒有法子,他跌唄,我們這個價格也只好跟著朝下跌!
去年這個時候,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國家接連出臺對化肥市場的調控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尿素進行了嚴格限價,但是化肥的價格還是漲了起來,并且一路飆升。奇怪的是,一些正規的化肥生產廠家和經銷商聲稱,他們的利潤不僅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一些化肥生產企業認為,價格根本不可能限制住,因為原料的價格限不住。國家不可能像計劃經濟時代一樣靠行政手段控制煤、電、油、運的價格。南通蘇通化肥有限公司是我縣的一家大型化肥生產企業,公司經營部部長繆斌告訴記者,他們公司主要生產碳酸氫銨,而生產原料煤炭的上漲幅度較快,影響了碳酸氫銨的直接銷售價格:(出繆斌錄音)
“主要就是煤炭,因為化肥這一塊主要的生產成本就是煤炭,占到總的原料成本的60%以上。今年的煤炭價格比去年上漲幅度要達到30%,就是成本折算下來,一噸炭成本要在原來的基礎上上漲30%以上,另外還加上目前的煤炭價格,另外還有原輔材料,比如說化肥袋子,還有油,還有其他的輔料,目前都漲價了,還有運輸費用,我這個化肥送下去運輸費用都上漲了,但是廠里在這一塊總體原料的漲價幅度,產品的漲價幅度遠遠沒有跟得上原材料的漲價幅度!
繆斌說,產品生產出來到市場上銷售,價格是要得到消費者認可的,不可能自己想怎么漲就怎么漲:(出繆斌錄音)
“我們也不希望原材料漲價幅度漲得這么高,原材料價格漲這么高,我們產品的價格跟不上原材料漲價的幅度,因為我們還考慮到老百姓的接受能力、市場承受能力,所以說我們漲價的幅度還比較小,只能在5%范圍之內,遠遠跟不上原材料引起的產品的成本的漲價幅度30%!
縣快達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施永平認為,作為一家農藥生產企業,農藥價格能不漲的盡量不漲,但有時也是沒有辦法:(出施永平錄音)
“作為消費者都知道,你比如說汽油漲價,石油一漲以后,下游產品全部漲價。我看到最近中央有個政策,對化肥還好些,化肥的電價還不調,下一部分農藥的電價還調,電價下一部分肯定要調,五月份以后肯定要調。所以現在10%左右是正常的、很正常的,現在原料漲價是太厲害了。主要問題我認為還是原材料,最近好象好一點,前一段時間石油漲到60美金一桶,這個在03年基本上都在25到30美金一桶,這個漲得多厲害呀!
縣農資公司總經理王明庚認為,影響今年化肥價格上漲的幾個主要的因素,一個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煤、電、油、氣這四大主要能源的價格上漲,是對化肥生產企業直接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還有就是國際化肥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也是影響當前化肥價格上漲的原因:(出王明庚錄音)
“這一段時間,由于國際價格的上漲,廠家算了一筆帳,他出口的尿素雖然國家收了260塊錢的稅,他還有利可圖,比國內的價格還高,所以這是目前的國際化肥大幅度地提價就拉動了國內尿素價格快速地上漲;第三個原因,因為馬上接近用肥季節了,有的北方春耕已經開始用了,有的已經用過了,這一部分到了用肥季節,需求大幅度的上漲,國內的肥源不是太足;第四個原因就是運輸瓶頸的制約,現在就是鐵路運輸、水路運輸由于部分資源、部分廠家資源的緊張,關鍵的時候鐵路運不出、水路運不出,來不及運!
原材料漲價使化肥生產企業一片叫苦聲,生產企業在化肥漲價中似乎沒有得到什么好處,那么化肥漲價到底肥了誰呢?縣農資公司是我縣一家較大的農藥化肥批發企業,公司總經理王明庚也是有苦難言:(出王明庚錄音)
“這個錢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這個兩個方面,一個是廠家目前提高了一個出廠價格,但是作為廠方來講,他的生產成本高了,原材料價格高了,生產成本高了,他當然提高價格。但據我們了解,也不排除一級經銷商的炒作。我是二級經銷商,因為我沒有直接跟廠方進貨,我目前還不具備這么一個實力直接跟廠方進貨,所以我拿的人家的二套湯,我是沒錢賺的,而且我的風險很大!
王明庚告訴記者,現在價格很高,風險很大:(出王明庚錄音)
“我現在再拿的話,我的進價象816的尿素,現在走南通港拿就要1880,我再加20塊錢運費到家,就到了1900,所以我們現在批1920、1930,就這樣批的,二十幾塊錢差價,我還貼掉銀行利息、還貼掉上車費、上力費,基本上也是微利!
王明庚說,要想保證全縣市場需要,僅尿素就需要2500噸,現在缺口還很大:(出王明庚錄音)
“現在還得拿,馬上還得拿,拿了還是冒險的,拿回來現在這么高的價格,1900多塊錢一噸拿回來,我們適當地加二、三十塊錢的差價,二、三十塊錢的差價實際上只有1%的差價,我到哪兒去賺錢,根本沒錢賺,而且很大的風險,這個價格萬一下跌,特別是大的經銷商,有貨到時候真正拿出來,價格一殺,我又趴下來了,又沒有辦法了,我們有我們的苦衷,我們有我們的難處!
各有各的難處,那么,化肥漲價到底肥了誰?行政部門收取的名目繁多的費用,也給化肥上漲推波助瀾。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被層層盤剝,企業要花費大量的“冤枉錢”,企業把這些“冤枉錢”計入成本,變成價格,最終受害的還是農民。
在春耕期間,我縣物價部門為保證化肥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將開展化肥等農資價格大檢查,進一步強化農資價格監管,各類化肥經銷企業經營的化肥從出廠到零售的綜合經營差率最高不得超過7%,對檢查出的亂漲價行為,將依法予以處罰。
好,您的需求,我們的關注,本期節目由沈陽采寫、江成軍編輯,這一次的《896關注》播送完了,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